给机床“挑错”的工人专家

 

图为麻建军正在操作数控机床。记者 曲欣悦

    

4月下旬的一天,陕西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一车间里,一如既往地回响着机床运转的隆隆声。试车工麻建军正将一块半球形的铝制试件放到一台正待检验的数控机床上。

输入参数,按下启动键,刀头匀速靠近并接触到主轴带动下飞速旋转的铝块,车出了一道银灰色的痕迹……整个试车过程,麻建军不仅要看效果、听声音,有时还得闻气味,为的就是让从他手里出去的机床不出现一点问题。

如今,数控机床越来越智能化,麻建军是给这些高度智能化机床“挑错”的人。每一个被发现的“错误”,最后都变成了让机床更加精准的革新成果。

从业29年,麻建军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0多项,完成国家重大专项机床的试车、调试任务50多次,解决加工技术难题上百项,见证了我国机械制造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升级之路。

“麻建军出马,那一定是放心活儿”

要给机器“挑错”,自己就得先练就一身不出错的本领。

“麻建军出马,那一定是放心活儿。”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装配钳工田浩荣和麻建军是同学,到了企业又成为搭档。每当装配时遇到棘手难题,田浩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这位老同学一起商量。这种信任感不只扎根在田浩荣心中,其他车间工友们也深以为然。在企业,麻建军连年被评为“质量信得过个人”“质量免检个人”,交检合格率达到100%。

“质量免检”的背后是麻建军多年来在加工车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练就的过硬本领。

20多年前,麻建军被分配到宝鸡机床厂机械加工车间成为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磨刀是车工必须要过的一道难关。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使用的刀具都各不相同。“刀具不合适,车过工件时产生的断屑会过长,一些坚硬的断屑不但会刮花工件,还可能从机床崩溅出去,足以把人的脚筋割断。”麻建军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磨刀没有窍门,就是练。”一把刀有9个角度需要打磨,麻建军磨好一次,拿到车床上试,不行,再磨,反复练习,直到车出来的效果让师傅满意。那会儿,麻建军常常对着砂轮磨得一身都是灰。

随着麻建军对刀具的使用越来越驾轻就熟,他自己也开始设计制作刀具。由他自行设计制造的数控机床专用刀具有10多把,在应对许多复杂工件加工试件时都立下过大功。

2006年12月,麻建军第一次代表企业参加宝鸡市举办的首届职工劳动技能大赛,就取得了车工技能组第一名。后来,麻建军从参赛选手变成了比赛裁判、技术指导,他也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专家。

“你的发现太及时了”

虽然麻建军已经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但每次承担新设备任务,他也常常感到压力巨大,夜里难以入眠。

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国内机床市场供不应求。数控一车间主任董明告诉记者,这就要求机床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减少乃至杜绝差错,“因为一旦出错就会延误下个环节的工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4年,麻建军承担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科技重大专项BM63150C精密数控车床的研发生产工作。历时一年半,项目顺利进展到了最后的试件阶段,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研发制作团队已经松了大半口气。

细心的麻建军却在一次试车时“嗅”出了毛病。他发现,机床运转时喷射到主轴上的冷却液闻起来有些异样。通过几天的对比观察,他又发现,按理说半年内不用添加,可反复使用的冷却液,在刻度表上显示的数字却每天在下降。经过检查,原来是冷却液没有回流到收集装置,而是泄露到了切削液里,才产生了异味。

这个问题短期内看似对机器没有重大影响,长期则非常“要命”。主轴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要件,如果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没有及时冷却,很可能使价值上百万元的机器失灵。发现问题后的麻建军,在主轴后设计了一个回油结构,帮助收集冷却液,才消除了这个重大隐患。

“你的发现太及时了。”机床的设计人员对麻建军竖起了大拇指。该产品后来也获得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春燕奖”。每年,麻建军都能提出至少两项类似的针对设备可靠性薄弱环节的改进建议。

“做这行首先要不怕吃苦”

“入了这行,越干越喜欢。”麻建军掰着指头给记者细数自己从业29年来参与生产改进过的机床型号,眼神和语气间充满了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由于岗位艰苦,当年和麻建军一起从技校车工专业毕业的同学里,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坚守在一线岗位。

“做这行首先要不怕吃苦。”麻建军的徒弟康周锋依然记得师傅教给自己的第一句话。工人们都害怕接触新产品,因为学习和掌握新工艺的过程复杂,不但容易出错,生产效率也要下降,这就意味着收入要受到影响。

“干活不要先计较一个月拿多少钱。东西学会了,迟早有一天会派上用场。”麻建军教导徒弟总是鼓励他们迎“新”而上。

麻建军自身也为徒弟们作了表率。为了学习运用好最新的数控加工和编程技术,麻建军先后自学了20多本专业书籍,记下了10多本学习笔记,整理了2万多字的学习材料。

如今,在麻建军的影响下,企业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迎“新”而上的年轻技术骨干。麻建军期待着,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他一起努力,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好机床”。(记者 曲欣悦)

据《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给机床“挑错”的工人专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