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更好地与产改进行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永亮表示。
近年来,该学院以产改试点单位建设为抓手,构建了“差速器”改革模型,探索“科教、培训、竞赛”链条型改革路径,打造特色“产业学院”。
创建“差速器”产教融合模型
何为“差速器”产教融合模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实践给出了答案。
“我们依托‘陕西工匠学院’建设经验,在总结全总《深化职业教育助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问题研究》等14项省级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汽车差速器工作原理,创建了该模型。”刘永亮说。工会牵头搭建以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创新支撑的科教链,建设以劳模工匠学院为技能培训抓手的培训链,开展校企共同参与的技能竞赛与劳动竞赛为技能提升突破的竞赛链,形成“内三链”循环驱动。
学院以“内三链”引领科技创新赋能创新链,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产业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优化教育链,深化产教协同激活人才链,形成“外四链”循环协调。
创优“三链协同”路径
通过“科教链”建构拔尖技术人才孵化平台、“培训链”打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高地、“竞赛链”厚植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土壤……学院持续优化科教链、培训链、竞赛链有效联动机制,蹚出一条“三链协同”的发展路径。
“我们创建了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陕西工匠学院、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等组成的四院一中心,解决中小微企业技术难题214项。”刘永亮介绍道。由学院工会牵头开展“N工结合”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北有色研究院等工会围绕“专精特新”项目开展“联合五小”活动,打造“医工结合、文工结合、建工结合”等一批特色品牌。
同时,依托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实施培训基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四大工程,形成国、省、市、校四级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2023年,培训超过4.3万人次。此外,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秦工坊”,32人获评省“教学名师”“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称号。
打造特色“产业学院”
近年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并举”,打造了先进制造精雕产业学院、陕工·共享产业学院、数智工程产业学院等一批特色“产业学院”。
“以陕工·共享产业学院为例,我们按照‘产品生产+技能培养+技术研发’的功能定位,集成‘5G、3D打印、智能控制’等创新技术,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夏共享集团深度合作共建‘陕工·共享’产业学院。”刘永亮说。宁夏共享集团负责部分设备投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运行、技术迭代,学校负责场地及部分设备投入,实现校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依托实训基地,学院以航空发动机叶片等真实产品生产为载体,完成增材制造技术等项目或课程的现场和远程教学。同时,为法士特集团等企业提供铝合金变速箱箱体试制、员工培训、技术攻关等服务,支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们将持续优化完善‘差速器’改革模型、‘三链协同’路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不断探索形成产改工作陕西工院的方案与力量。”刘永亮说。
据《陕西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三链”协同 打造特色“产业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