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ar 欧宝 ob体育盘口 592
  摘要 今起,“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专栏开设,多视角报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新征程中,陕西省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充分展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崭新风貌。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今起,“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专栏开设,多视角报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新征程中,陕西省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充分展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崭新风貌。
   一场春雨过后,记者走进陕西西安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一幢幢灰砖白墙的徽式小洋楼一字排开,错落有致,远处的青山映衬在雨后清冽的空气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小吃一条街上,游客们络绎不绝,兴致盎然地品尝着农家美食。这悠然的田园风情,这地道的乡土味道,让簸箕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区。
   而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排低矮的土坯房,村民赵粉桂就居住在这里。“住的条件差不说,也没有其他营生,农忙时就靠种地过活,农闲时就到城里打工。”
      居有其所 移民搬迁让农民脱贫致富
   如今,赵粉桂放下了种田的锄头,颠起了掌厨的大勺,在簸箕掌农家乐景区干起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儿事业——蓝田“青街凉皮店”生意。
   说起生活的变化,赵粉桂滔滔不绝:“这都是移民搬迁的政策好。政府把我们从住了半辈子的土坯房搬出来,住进这180平方米的两层洋房,你看,我屋这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装修得跟城里人没啥两样,这样的小洋楼成本起码在20万元以上,但村里人一分钱也没花。有了小洋楼,政府又把簸箕掌村规划建设成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不少村民和我一样,开起了小吃店、农家乐,自己当上了老板。”赵粉桂打心眼里觉得,政府的移民搬迁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是从贫瘠之地到幸福之家,是彻底的改变。
   随着陕西蓝田簸箕掌村依托移民搬迁工程而发展起来的乡村休闲旅游形态初具,簸箕掌村开始吹响致富号角。而这只是陕西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着力改善山区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自2011年我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完成搬迁39.5万户134.1万人。
   陕西省将100多万人搬离贫困山区,并扶持后续产业发展,陕西的移民搬迁工程让农民居有其所,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
      学有所教 应助尽助让贫困孩子不再“上学难”
   天色刚微微发亮,清晨的山村乡路上,两辆装着学生早餐的营养餐配送车准时从陕西省扶风县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出发。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营养餐配送车都风雨无阻地沿着蜿蜒山路,将热气腾腾的早餐送到当地良峪、三官庙等19所偏远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孩子的手中。这里的孩子吃上热乎乎的早饭,两辆营养餐配送车又按照另一条路线,赶往另外19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香喷喷的午餐。
过去5年,陕西省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教育民生政策接踵而至:自2014年春季开学起,陕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80万名学生免费吃上政府提供的营养餐;西安21万进城务工者子女享受教育“同城待遇”;目前,我省已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仅在2016年,全省统筹资金15.17亿元,继续支持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7所,为7438所幼儿园补助了公用经费,免除了54.6万名大班幼儿保教费,缓解了“入园难”。投入56.9亿元,免除了34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为7578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补助公用经费,改造提升了120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免除了80余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学费。投入33.56亿元,支持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的全覆盖,使寒门学子不因贫困而辍学。
      病有所医 医改让“病有所医”正成为现实
   17万元医疗费四重报销救助后,只要自付1万多。“要没有新合疗的好政策和民政的大病救助及时帮助,我们这个家就彻底垮了!”2015年6月28日,住在临潼区代王街办安沟村黄南组46岁的黄智芹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了9天9夜,又住了四个月的院,总共花了17万多元。”看到丈夫保住了性命,妻子陈小雪高兴之余又为医药费发起了愁,“能借的都借遍了,孩子当时差点就辍学,这钱可怎么还。”
   新合疗和大病救助让陈小雪燃起了希望。“按照政策,政府审批后为我们办理了低保,又在合疗报销和二次大病保险报销后,实行政府托底报销18322.3元和民政救助33163.3元。最后我们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
    新农合让许多农村居民少了后顾之忧,有病也敢走进医院。而大病救助为困难群众再一次托底保障,让“病有所医”成为现实。
   如今,我省不仅农民有了新农合,还出台了城镇居民医保政策,未就业的城镇居民、儿童还有大学生都纳入了医保,实现了医保制度全覆盖。而从2012年8月启动的全省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工作,已覆盖40个县(区)。截至2015年3月,“一站式”即时救助服务在全省10个设区市全部开通市级定点医院,并实现设区市内跨县(区)即时结算,确保目标人口全覆盖,让群众不会因病返贫、致贫。
   同时,我省医改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在分级诊疗、医联体、价格改革等方面均有不小突破。仅以西安市为例,全市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属公立医院资源布局,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面貌,实施了区县级医院、精神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在10所城市公立医院开展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测算工作;积极打造“医疗联合体全科医师团队”“县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两种分级诊疗模式,引导人才、技术、服务向基层全面下沉。建成了25个医联体,服务人口470余万。
    民生保障:“人”字点睛一年比一年更给力
   “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其所、劳有所得”。如今,陕西人民受益和得到实惠越来越多。
   五年来,全省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80%,有力保障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项目、移民搬迁、食品环保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林水等各项重点民生建设,让三秦百姓获得了更多改革发展的实惠。
   五年来,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解读的不仅是成就,更是省委、省政府深切的民生情怀,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尊严。
   而数字的背后,不仅是成绩,更是核心为“人”的民生大文章。一位干部在谈到近几年“民生工程”中的项目时风趣地说,把钱花到娃娃身上,花到妈妈身上,花到基础上。
   说到底,就是真正花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人”字点睛,陕西省五年来的倾力付出,为三秦父老织密织牢了一张坚实可靠的民生幸福网!记者 张端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陕西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