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跨过两万亿 追赶超越开新局

ar 欧宝 ob体育盘口 260

1月17日,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主改造完成的轮边自动化生产线可提升作业效率160%,生产成本下降62%。2017年,该公司车桥总成产量突破60万根,同比增长70%,总产值超过70亿元。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产品国际出口同比增长68%,稳步迈入发达国家市场。记者 赵晨摄

21898.81亿元,这个令人欣喜的数字,是陕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奋力追赶超越的真实写照,是陕西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各种风险的有力实证,是陕西持续深化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一份优秀答卷。

突破两万亿元,陕西GDP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数字衡量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传递信息。“我省经济发展更具效益、更有质量、更为稳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张烨说。

“稳”是主基调。2017年我省三大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14年超过千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呈波动上升态势,连续8个月保持在7.5%以上,全年增长8.2%;服务业占GDP比重稳定在40%以上。三大产业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升级,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

有动力才能拾级而上。2017年,新动能加速形成,为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1%,网络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技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快速增长。传统动能发展稳健,新兴动能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与此同时,2017年,陕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单位GDP能耗降低17%;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9.8%。这些亮眼的数据,不仅反映出陕西经济运行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提高,更表明全省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战胜了能源价格波动、局部自然灾害等风险挑战,陕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不被短期经济指标波动所左右,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了稳定发展速度,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开创了陕西追赶超越的崭新局面。

目前,陕西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企业税费、用能、物流等成本明显降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居全国第四位;着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国企国资等关键性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这些都为陕西经济下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动力。同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与日俱增,更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陕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进入新时代,陕西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奋力前行!

 

 2月6日,西安航天三沃化学有限公司挠性覆铜板生产线上,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外检。由该公司承建的高性能挠性覆铜板产业化项目是国家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军转民项目,生产的挠性覆铜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可弯曲折叠、可立体布线和三维空间互连等特点,为全省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赵晨摄

稳中求进积聚发展“新动能”

2017年12月29日,陕汽最大的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第16万辆整车下线。“陕重汽销量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稳居行业第四位。”陕重汽总经理袁宏明在整车下线仪式上介绍。

刚刚过去的2017年,陕汽重卡累计产销突破16万辆,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亿元。

2017年,持续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成为陕西工业生产稳定、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代言人”。工业运行质量效益向好,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稳健运行。总量突破两万亿元,陕西经济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尤为引人注目。

2018年,陕西将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八个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在2017年经济发展更具效益、更有质量、更为稳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2018年的陕西,无疑将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渐行渐稳。

新气象 高颜值

2017年,陕西经济“年报”提振人心: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质量优化,群众收入增速跑赢GDP,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成果居全国前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陕西经济气象新、颜值高、活力强、气质佳。

亮眼数据折射出2017年陕西经济的新气象和新活力:

——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1%;高技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增速远高于传统产品,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增长1.29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7.7%,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66.7%。

——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运营,“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37.4%,出口增长58.8%,均保持高位。

——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斐然,新建众创空间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场主体55.19万户,注册资本增长71.1%。

质效提升,绘就陕西经济“高颜值”和“好气质”。

“总量跨上两万亿元台阶,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经济运行活力不断增强。”省统计局首席分析师孙小芳表示。

促改革 优结构

2017年,陕煤集团新增核准6个优质矿井项目,产能规模达5620万吨,已投产产能3420万吨,新增项目数量、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

放眼全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质供给加快孕育,落后产能陆续退出,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商品房去库存周期降至12.5个月,汽车产量突破61万辆,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3.9%……

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陕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从产业结构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以上,“一带一路”、陕西自贸区和大西安建设为服务业投资带来新机遇,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加快聚集。2017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8.1%,占全省投资比重为69.1%。

“近年来我省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体系朝着质量提升的方向扎实迈进,为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陕西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首魁教授表示。

从区域结构看,陕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增速继续保持领先。从三大区域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看,全年关中、陕北、陕南地区贡献率分别为63.9%、19.2%和16.9%,陕北地区贡献率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回升趋势明显。

从需求结构看,2017年全省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新阶段 稳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8%左右。“2018年,陕西经济目标是可期的,8%左右的增速完全可以实现。”张首魁分析认为,随着全力推进补短板等措施的落实,加之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实体经济对GDP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这将为全省经济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经济发展质量指标。”张首魁强调。随着《〈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等政策的落实,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将会显现,产业竞争力将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供给结构的优化,将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陕西经济必将书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驱动安装奔跑“新引擎”

新增两院院士6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获国家科技奖36项,制订国际标准6项;

技术合同交易额达921.55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新建众创空间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场主体55.19万户,注册资本增长71.1%;

……

创新,让2017年的陕西“成绩单”光彩夺目!

2018年,陕西将努力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推动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驱动,将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更加强劲的引擎!

自主创新 固本强基

作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的引领者,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183项,依靠核心技术,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力,是该领域高端市场上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

如今,像炬光科技这样富有创新活力、呈现跳跃发展态势的瞪羚企业,已经成为孕育陕西原创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超级引擎,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曾几何时,“挖煤卖油”是陕西这个资源大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资源优势难以持续支撑高速增长,陕西经济步入调整“阵痛期”。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开出“治病良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活力、新动能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陕西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2017年1月11日,由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同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延长石油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化技术应用取得又一重大突破。2017年12月15日,双方再度联手,建设全球首套5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项目,我国合成气制乙醇技术正式迈入大规模工业化阶段。

作为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延长石油集团在做好主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紧抓创新不放松,通过增加能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向高端化迈进。2017年,延长石油集团新增授权专利189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

在创新中生产,在创新中升级,在创新中激发活力。从西安光机所获批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到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挂牌运营,再到西北大学与延长石油集团的校企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正不断为陕西经济发展发电蓄能。

制度创新 硕果累累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式成为国家级城市群。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消息一出,瞬间刷爆“朋友圈”,成为三秦父老热议的话题。

从借力西部大开发助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到依靠拼搏位居西部大开发战略首要位置;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到“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注册企业的群众和创业者,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完成从身份认证到注册登记的全过程。从面对面柜台登记,到坐在家里远程办照,这项连总理都点赞的创新举措,只是陕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缩影之一。

让互联网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创新,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改变陕西人的生活方式。简政放权大刀阔斧,“放管服”制度创新启动,“店小二”服务更加贴心;现代化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让贸易门槛更低、投资更便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叠加,“走出去”的大通道越发宽广,“引进来”的强磁场更为有力。

创新让陕西的发展更开放、空间更开阔、活力更强劲。陕北转型发展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持续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全面启动,西咸新区实现由西安市代管托管,神木撤县设市,鄠邑、南郑撤县设区,9个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理念创新 补齐短板

当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时,陕西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作为我国高校密度和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陕西在校学生数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拥有百余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机构;学科体系完备,专业技术人才突破170万人。但陕西还存在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

留人先留心,引才先筑巢。

优化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环境,陕西进退有度。进,是面向“市场失灵”领域,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和顶层设计。退,是腾出空间,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让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创新。从去年到今年初,西安市发布23条人才新政和20项招才引智新举措,以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户籍人才政策引才聚才用才。2017年,西安通过户籍新政、人才新政落户18.6万人,同比增长410%,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2018年,陕西将深化军民、部省、央地融合,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加快推进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兵器工业基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等建设,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建设一流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继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站在新起点上的三秦大地,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后发优势奋力追赶超越。创新型的陕西,必将活力四溢。

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新体系”

2月8日,从全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省属企业已签约市场化债转股项目8个,签约金额1800亿元,落地资金454亿元。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去杠杆,标志着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行稳致远。

2017年,陕西下气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亮眼: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十三五”任务的64%,已化解钢铁过剩产能210万吨;取缔“地条钢”企业18家,企业税费、用能、物流等成本降低300多亿元……

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2018年,陕西将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

优供给:存量效益不断提高

2017年,在“去产能”的背景下,陕煤集团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实现利润105亿元,优质煤炭产能占比达95%,煤、化、钢三大主业历史性同时盈利。

——小保当等6个优势煤矿项目获得国家核准,优质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业优势更加凸显。

——债转股工作先声夺人,已落地债转股资金规模居全国之首。

——陕西首个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企业在集团诞生。

“陕煤集团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由生存保卫阶段转向转型发展阶段;由治亏创效阶段转向改革提升阶段;由规模速度型增长阶段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阶段。”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说。

同陕煤集团一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也成为了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去年延长石油集团燃气及化工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6.6%,高端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陕钢集团扭转连续6年亏损局面,重新振作,再上新征程。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陕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低端供给,而且补短板、做“加法”,有效中高端供给显著增加。农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果、畜、菜规模效益持续提升;设立28支总规模835亿元的产业基金,通过采矿权抵押等举措支持企业融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5926亿元,增长68.6%。

调结构:优质增量持续递增

2月5日,我国首个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在陕西落地。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陕西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强说,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的启动,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实践,更是政策突破的尝试,展示了陕西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推动无人机配送运营试点落地,是陕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典型案例。2017年,在结构调整的推动下,陕西实体经济优质增量持续递增。

——能源工业增长稳定。榆林成为国家规划的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神华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5%。

——新兴产业培育加速。支持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3%提升到38%……“造飞机、产汽车、制芯片、做手机、出好药、强新材”展示了工业的新形象。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京东和海航两个千亿级物流总部项目落户陕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填平补齐工程破土动工,三星闪存芯片二期、中兴智能终端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新兴产业发展动能更强;西安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铁路物流通道建设提速,陕西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服务业快速发展。西咸新区纳入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新增19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谋长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陕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8年将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对处置“僵尸企业”实行清单管理,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进省级涉企“零收费”……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陕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的举措和优质产业项目也在落地:

——在政策实施层面,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调结构,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先进产业集群。

——在产业谋划方面,加强煤油气盐绿色开发、高效利用,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构建高端化能源化工产业体系;以汽车产业为制造业发展突破口之一,2018年全省整车产量目标7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谋求新突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在项目建设方面,力争2018年上半年开工中煤烯烃二期、未来能源煤制油后续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煤炭资源转化项目,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添力;推进中兴通讯智能终端二期等项目,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推动西延高铁建设,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18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陕西经济将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加快发展。(汪曼莉)

据《陕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陕西跨过两万亿 追赶超越开新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