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 不落一人

工会要闻 ob体育盘口 482

   对象上墙,目标上墙,措施上墙,责任人上墙……这是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镇巴县小洋镇木桥村,去年脱贫攻坚战中,实施“挂图作战”的一个场景。

  瑶曲镇刘村的油用牡丹、孙塬镇石塬村的花椒、瑶曲镇背阴村的黑猪……培育发展产业专业村150多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2.1%。这是铜川市近年来聚焦精准,为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脱贫路径的进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统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脱贫工作呈现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新特点。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66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1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2%下降到12.4%2016年全省又实现1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位推进 层层夯实脱贫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领导重视是关键。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工程来抓,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推进措施。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省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夯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各级都健全充实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成立了“几个一批”脱贫办公室,并将每个一批脱贫工程交由相关行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省上还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全省上下对脱贫攻坚的共识显著增强,攻坚合力持续聚集。

  扶贫对象准不准,关乎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败。

  我省先后两次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进行贫困对象的识别和衔接,2016年又实施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建档立卡人口进一步核实。省委常委会就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集体约谈了10个市委书记,安排10个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全省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72万户316.72万人。

  我省还逐县(区)与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接脱贫攻坚任务、研究脱贫举措,先后建立了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多次开展专项督查,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出台了贯彻国家扶贫纲要《实施意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扶贫开发的《意见》等,修订完善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印发了39个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五个一批”脱贫任务、脱贫途径和保障措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精准施策 “漫灌”变“滴灌”

  韩城市芝川镇东少梁村的王随财和高振虎都是贫困户。一个残疾,没法养活自己;一个没门路,挣不来钱,日子过得很恓惶。但如今,王随财住进了移民新区,有饭吃,有钱花。高振虎则成了全村最大的养羊户,一个月收入好几千块钱。高振虎深有感触地说,精准脱贫政策定户到人,又实行一对一帮扶,脱贫效果很明显。

  为了改变陕西过去“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我省创新推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变“漫灌”为“滴灌”。围绕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发力,力求实现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在搬迁脱贫中,我省先后在陕南地区实施“交钥匙工程”、在陕北地区提高补助标准、在关中地区突出“三无户”安置,对全省“五保户”实行集中安置供养。2012年至2016年,我省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3.53万户206.4万人,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抓扶贫、不再简单复制农村、从根本上挖掉穷根”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在实施教育脱贫中,我省从2012年起先后建立了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贫困生“全覆盖”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其中2016年,资助各类贫困学生177.16万名,安排贫困县定向招生计划3015人,支持贫困县76所高中实施改扩建。

  在实施健康脱贫中,释放政策红利让群众看得起病。2012年以来,我省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两升两降”政策,贫困户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贫困慢性病患者报销比例封顶线提高20%,贫困人口大病保险首段起付线降低50%,住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与此同时,我省还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将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到3015元,低保、养老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有效路径。2016年,在40个贫困县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300多个,1.85万名贫困劳动力就地转为护林员,19.5万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84亿元,104.6万贫困人口得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19亿元。

   产业扶贫 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精准脱贫看产业,贫困户有产业,就相当于有了“造血”功能。

  陇县东风镇胡家庄村村民闫小林,曾是当地的老蜂农,但苦于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养蜂规模。20165月初,当镇上包户干部把《“菜单式”脱贫项目申报表》送到闫小林手上后,他在自己熟悉的“中蜂养殖”一栏画了个勾。很快,他就从镇政府免费领回了5箱中蜂。

  这是陇县推行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的“菜单式”脱贫新模式的有益尝试。目前,该县累计有7000多户贫困户已经“点了菜”,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一半以上。

  陇县“菜单式”扶贫模式仅是我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径的一项尝试。如今,商洛市“三带一创”、商南县“四借四还”和延长县“借鸡还蛋”等新模式,极大地加快了我省产业脱贫步伐。

  2012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截至2015年底,累计投放信贷扶贫资金73亿元。2016年,设立贷款风险担保金8.1亿元,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62亿元,帮助贫困户12.4万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21个县组织36家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参与试点,带动1.88万贫困户7.82万人。在2006个贫困村建立了互助资金组织,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试点。同时,我省还积极推进就业扶贫,依托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扩大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加大劳务对接服务,使72万贫困人口走出家乡,创业创收。

   社会帮扶 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役中,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

  尤应奎,岚皋县委宣传部下派官元镇古家村的“第一书记”。自驻村后,他立足村情实际,动员群众发展莲藕产业,全村目前发展莲藕种植户50户。据悉,像尤应奎这样的“第一书记”岚皋县有130名,他们都是从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农村工作、能力突出的县镇机关干部中遴选出的,覆盖全县125个村和5个农村社区,深受群众欢迎。

据统计,2012年以来,共有35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向我省56个重点县派出挂职扶贫干部80多人次,投入引进资金3.72亿元。省、市、县三级共选派扶贫挂职副县长56名、“第一书记”1.04万名,选派驻村工作队9580个,选派驻村干部4万余人次,组织20余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54万户贫困户,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驻村帮扶工作共投入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0.5亿元,组织动员1192家民营企业与124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实施项目2300多个,总投资37亿多元。(记者 程伟)

据《陕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聚焦精准 不落一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