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推进我省城镇化追赶超越的战略思考

工会要闻 ob体育盘口 426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四个注重”的工作要求,也为我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一定要扬长补短、提质增效,统筹兼顾、系统提升。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是对奋力追赶超越、全面落实“五个扎实”的积极响应,也是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的重要之举。

  一、推进经济增长与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经济功能是城镇的核心功能,是深刻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产业在城市空间的聚集。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结构,也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表现为不同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各异、空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联系密切的城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变,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存在着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断层,亟须培养和发展一批小城市。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在追赶超越战略背景下,结合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未来要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产业在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积极构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型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小城市建设,突出小城市培育工作,推进符合条件的地方设县设市,进一步做好小城市培育试点,发挥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群效应,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镇化与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城乡关系是影响我国发展和稳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平等和谐、一体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日益强大,在“四化同步”战略的引领下,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始实施,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协调发展新阶段。在规划层面,作为顶层设计的城乡规划,其价值观、方法论均要发生相应变化,即从“为土地开发而规划”转向“为人而规划”,将城乡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从落实指令计划的工具转变为城乡空间利益的协调机制和政策工具。在产业层面,工业和农业生产实现协调发展、均衡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产业化、新型机械化、绿色生态化、优质高效化,工业生产要能够支撑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化和优质高效化,吸纳更多的转移劳动力就业。在公共服务层面,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条件建设、安全环保设置等公共物品实行城乡统一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公共物品均质和公共服务均享,城乡居民享有各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基本权益,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同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建立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交易的城乡公平、社会公平机制。使城乡之间真正实现公共物品均质、公共服务均等、社会保障均衡居民权利平等、工农生产协调、城乡收入相当、城乡文化共荣。

   三、促进历史遗存与城市空间扩张协调发展。我省历史源远流长,历史遗存在全省范围内星罗棋布。历史遗存是城市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承载物,搭建了城市个性化的特色空间,支撑起我省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源泉。随着我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空间的持续扩展,城市空间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未来在我省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中,促进历史遗存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就历史遗存本体而言,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逆转其逐渐被新城建设破坏、湮没的态势,修复遗存本身具备的文化空间功能,积极促进历史遗存区空间“再生”。其次,促进文化遗存积极融入城市空间整体构造,结合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布局,积极引入新的城市功能,建设具有地方感和历史感的特色开放空间,通过打造多元特色开放空间,使历史遗存成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并将文化遗存打造为超越个体的维系社会和文化的纽带。最后,充分挖掘历史遗存文化价值,打造以历史遗存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变为“硬实力”,与此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反哺历史遗存保护,推进全省文化创新与繁荣。

  四、实现城市建设与功能服务“共享”发展。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功能也逐步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经济功能为主,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随着国内发展政策环境的均质化,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核心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竞争。因此,在我省实施追赶超越战略,持续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完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化发展成果在全社会的“共享”。促进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强新区产业功能与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之间配套衔接,设置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商场、大型超市、书店、剧场、金融服务等生活服务设施,为生产者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城市建设呈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共进、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状态。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金融、商贸、制造业高端和社会环境等综合服务能力,重视城市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建设,营造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建立服务型城市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城市对国内外公司机构和人才的吸引力。

五、促进城镇化发展方式从“灰色”到“绿色”转变。城镇与乡村不同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自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基因体质”。从外因来看,城市为获得有用物质而容易产生较大的附加生态压力,易于带来负面气候效应,同时,城市发展时常伴随着水文系统的非生态演化。从内因来看,城镇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危机、能源危机、垃圾危机等。我省绝大部分用地属于生态敏感区,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贯彻“绿色城镇化”发展理念,由追求相对单一功能效益最大化的灰色发展方式向环境目标导向的绿色城镇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创新制度设计,健全绿色政策法规支持体系,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激励绿色消费,促进生产和消费结构绿色化。发展绿色科技,促进以污染治理、保护绿色为特征的“深绿色科技”以及以开发绿色能源、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化为特征的“浅绿色科技”创新。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城市发展基本要素的综合分析,根据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研究合理的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节约土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落实总体规划生态用地的定性、定位、定量控制要求,建立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体系,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为市民提供公共休闲的绿色开敞空间。积极贯彻“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将城镇建设融入整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实现城镇与自然的融合发展。(冉淑青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据《陕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推进我省城镇化追赶超越的战略思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