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蹚出的一条扶贫路——陕西山阳县总工会探索帮困扶贫路径纪实

工会要闻 ob体育盘口 466

 

树下田边,随时随地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

 

张朝栓自从养蜂后,主动要求退出贫困名单,还成了全村的技术能手。宋阳 摄

 

扶贫日记里的扶贫故事

山阳县总工会扶贫事迹“火”了。一本扶贫工作日记——《驻村扶贫》,把山阳县总工会帮扶当地农民养蜂脱贫的故事带给了大众。

宋阳是陕西山阳县总工会的年轻女干部,20157月到县总包扶的双寨村驻村扶贫,担任第一书记。历经扶贫工作的辛劳,看到贫困山村一点一点变得更加美好,村民与驻村干部的感情步步加深。

“我想留下点什么。”宋阳琢磨着,于是,她开始写工作日记。

宋阳的日记或周记,因为有具体的故事、人物、画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扶贫攻坚的一线状态,在全县扶贫干部的“朋友圈”乃至更多的圈子引起了共鸣和围观。

商洛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新发说:“驻村扶贫日记以最底层、最真实、最自然、最朴素、最生动的大量细节,传递着商洛好声音,讲述着商洛好故事;双寨村的蜂蜜,更是我们驻村队员带领群众用责任和感情酿造的。”

商洛市总将日记编辑成一本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内部书籍,山阳县总的扶贫故事广为流传。今年3月,宋阳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近期,本报记者来到双寨村,追随着宋阳日记的“足迹”,亲身感受到工会扶贫工作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变化。

 

7月,秦岭深处,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的清新空气中,蜜甜的味道沁人心脾。漫山遍野山花怒放,每天清晨,天光微亮,工蜂便从蜂箱里钻出来,往返10多趟,把远山近壑的花粉采回来,酿成上等的蜜。

与勤劳奉献的蜜蜂一样,县总工会的全体干部在这里驻村、下乡,早出晚归,用智慧和汗水为陕南贫困山区蹚出了一条养蜂的高效扶贫之路。

“这是逼出来的一条路”

10年前,劳务输出大县山阳县农民工返乡与职工下岗叠加,帮扶救助成为工会首要任务。最初,选准对象,每人救助800元,尽管工会竭尽了全力,但对困难职工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总把救助转向了技能培训,但次次培训,只是增添了工会干部的挫败感。辛辛苦苦把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组织到一起,花钱请老师、租教室、管食宿,不等结束,人差不多全跑光了。

当时的县总工会主席卢涛一了解,大路货的技能培训对再就业作用有限。要找对路的专业开展培训,于是,他想到养蜂。“我年轻时养过,风险小、投资少,短平快、市场俏,不占地、不费劳,特别适合就业创业。”

2008年的一天,首场养蜂培训在一家村庄院落举行。工会干部联合镇、村干部上山下岭挨家挨户动员,结果稀稀拉拉来了10来个人。当地农民的观念是,不种地,不打工,那还算农民么?卢涛和干部们沮丧得快泄气了。不久,风凉话也来了:工会搞点活动发点礼品可以,养的什么蜂嘛,不务正业。

进退维谷之际,商洛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新发力挺:“养蜂,是不务正业,而是工会拾遗补缺帮助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创业的短平快项目,发展一户就是一家小微企业,正是工会当前最大的正业!”他用力拍着卢涛的肩膀,撂下一句硬话:“从现在起,搞养蜂培训你花钱我支持,你培训我讲话!”

县总干部稍稍欣慰,送上门的培训再加一点激励:参加培训者每人发10元交通费,中午管一顿饭,资料免费给足。卢涛点灯熬油自编教材《中华蜜蜂科学家养》,6万字饱含心血。

十几人,二十几人,三十几人……;一年几场,十几场,三十几场……张新发、卢涛们渐渐感到,农民工、下岗职工的观念开始变了,党委、政府加大支持了,办班变成了乡镇来请、县领导来讲话。

2012年冬闲,培训班在牛二山镇下娘娘庙村举行。县总按120人的规模准备,结果呼啦一下来了340人。那天下着大雪,教室坐不下,窗户外都爬满了,3小时的课,大家一动不动。县总一班人又急又喜,连忙从县城调送资料和方便面。

“他们不动,我们下去养给他们看”

双寨村一组,山清水秀,山坡上一户人家茂林修竹,房前屋后的林下草地,蜂箱星罗棋布。王建良、武香夫妇一边打开蜂箱,取出一片片蜂巢观察,一边给记者讲述蜜蜂的故事。

“工蜂开始做王台,就是要分箱了,新老王不见面的,老王分出去,新王留守,分箱要避开下雨和12摄氏度以下的天气。说话间,有人来找:王师傅,蜂子跑到树顶上结成团,咋办?王建良问:蜂王还在不?来人说:翅膀已经剪了,应该掉在草丛中。”“不要紧,回去先找到蜂王,放进新蜂箱,然后用竹竿捅散蜂团,它们自然就回来了。最后又叮嘱一句:要勤观察哩,及时分箱,等它们自己分出来,很容易跑掉,一箱蜂就损失了。

老人在檐坎上观景,柴狗追逐着孩子嬉闹,一幅典型的农家乐景象。王建良却说:“我是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成员,专门示范养蜂兼当技术员的。养蜂玩着就把钱挣了,现在,我把全家都接下来住。”

原来,县总的养蜂培训越来越火,可是除了少数下岗职工、农民工成功脱困致富外,大多数人还是“讲的生动、听的激动、回去不动”。2015年,县总承包双寨村扶贫。3月,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动员,还是没有一户愿意养。卢涛和干部们决定背水一战:他们不动,我们下去养给他们看!

5月,王建良等3位工会干部、家属来到村上租房养蜂,农民们纷纷来看新鲜。10月,几十箱变成了几百箱,卖蜜的时候,县总特意把农户召集到一起,看他们哗哗哗数票子。一箱蜂一年可分出12箱,每箱蜂卖600元;一箱年产蜜10公斤~15公斤,按批发价80元每公斤,平均纯收入1000元;按每箱年均1500元纯收入算,只需要20箱蜂源,就能稳定收入3万元,保证脱贫。账算得清清楚楚,让农民们眼亮心热。

县总抓紧动员,首批200箱蜂分给了10名干部户示范;紧接着,第一批26家贫困户养上了;不久,第二批23家贫困户也行动起来……

“被雨淋透过,被蜂蜇过,饿扁过,冻醒过”

2015年初,县总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组成工作队,由副主席张琴带队开始了驻村扶贫,队员中除了王建良,还有宣传干部宋阳。驻村干部和镇上两位干部在村委会挂出一张牌子扶贫攻坚作战室

一场奉献智慧和汗水的战役就此打响。

走进双寨村,队员们面前是这样一幅景象:一条狭窄的土公路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到山根儿就得换摩托、再步行了,而越贫困的农户住得越高越远。

队员们上山下岭,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地摸底、建档;一户一户地宣传动员,研究办法,启动项目;争取财政扶贫资金,用足用好工会帮扶,申请林业、畜牧、发改、建设、电力等等凡能为扶贫所用的政策、资金、物力支持;修路架桥,整治河道,改造房屋,硬化地面,美化院落,协调监督每一项工程直到最后按期、保质建成;成立村工会、合作社,解决销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夏天,最难的问题是洗澡。登山时汗水混着小虫、尘土、林草中的碎屑黏在身上,不洗不行。“开始是在村支书家,有个电淋浴,指头粗一股水,将就一下,时间长了就不好意思老去打扰人家。”宋阳说。

最不堪的一次,走访贫困户回到宿舍已是晚上,肚子很饿,但毫无胃口,只想尽快擦洗睡觉。实在不得已,张琴和宋阳想出一个办法:烧热一盆水,放在脸盆架上;地面用空盆接着,一个人用纸杯舀水淋,另一个蹲在地上洗头。就这样,一小桶水,打发了两个人的洗澡。

冬天,山里冰冷,盖两层棉被还冻得发抖。唯一的选择就是挤在一起睡。就这样睡了一个冬。

今年,县总工会副主席陈学斌接替张琴当驻村队长。有一天,一窝蜜蜂跑到了树上,为了收回,指头被蜇得红肿透亮。十指连心,整个晚上,都把手指含在嘴里。“真像个笑话,活半辈子了,还含着手指睡觉。”

但无论有多少每天必须面对的苦,都未曾让队员们抱怨。只有个别时候,全身心的付出不被农户理解,才让他们沮丧。记忆最深的是,为了蜜源的均衡、养殖业饲料和美化环境,工作队千方百计请教行家、寻找种子,又去说服农户,好不容易种了300亩苜蓿。可今年春上刚要开花时,近百亩苗子被铲了。唉,有的认为苜蓿不是庄稼,有的自己不养蜂,怕便宜了别人,我们也不能硬拦。

“养蜂脱贫之路走出大山”

青山绿树掩映中,修缮一新的黛瓦、白墙煞是好看。硬化地板、更新的电路和门窗让居住上了一个档次。房前道场,杂物、垃圾被清理,小河恢复了干净和欢唱。张少锋的家俨然一幅田园山居图。这也是实施帮扶后,双寨村最常见的农家景象。

张少锋属于因病致贫,以前外出打工,勉强维持孩子上学和家用。“去年7月,政府每箱补贴300元,工会免费给蜂箱和摇蜜机,我投入了1.2万元,养了30箱蜂,年底就增加到60箱,还收了200公斤蜜。他告诉记者,养蜂不出门,不占地,不累人,只要懂技术、操点心就行。今年至少能产500公斤蜜,按最低价算,纯收入7.5万元。

离张少锋家不远,四级残疾的张朝栓现在成了有口皆碑的脱贫励志典型。27岁的他,前两年遭遇灾难,留下他和小外甥女相依为命,生活最为艰难。去年6月,从20箱蜂起步,现在已增加到49箱,年底把稳发展到60箱~70箱,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因为内秀,很快成了行家里手,村里养蜂户经常上门讨教。今年,他主动提出不当贫困户,贫困户不光荣。他憨厚地笑笑,对记者说。

2016年底,双寨村养蜂量达到2050余箱,135家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成为全县最早脱贫的村。现在,这里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中华蜂养殖基地,培养出的6位养蜂人被高薪聘请到村外、县外当技术员。经环境整治、美化,养蜂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村雏形显现。以双寨村为典型,山阳县的养蜂帮扶经验,被陕西省总以现场会形式推向全省。省委书记、省长进村看后大加赞赏。

脱贫不脱钩。根据部署,县总还要帮扶到2020年。今年,卢涛退休了,毛浓科任县总工会主席,县总驻村工作队也换了一拨人,但养蜂扶贫的路子快马加鞭。去年全县达到5万多箱,我们提出的百千万亿新目标被县政府写进了县十三五规划,即百村、三至五千户、十万箱、1.2亿元产值。县总特地请卢涛主席回来牵头成立养蜂专业协会,政府还把养蜂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总,推动产业更好发展。毛浓科说。

商洛市总常务副主席张新发告诉记者:“养蜂帮扶之路,是山阳县总10多年艰辛努力探索出的一条工会扶贫的独特路子,目前包括商洛市全部7个县在内,陕南三市已有23个县在推广。

宋阳扶贫日记摘登

小西沟规划与大西沟产业

2016810

仅一条沟就发展500多箱蜂。第一批养蜂的贫困户不仅回了本,而且户均摇蜜100公斤,收益8000元。第二批发展的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很大,一个半月前拉回来的峰种,都分了箱。

晚饭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交流工作成果,张琴副主席说,给群众讲政策,一定要说让群众听得懂的话,要让他们意识到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真心为他们考虑,要获得他们的信任,同时要鼓励他们,要让他们不断被好政策鼓舞,从被动认同到主动接受。她说下午会开结束后,贫困户熊礼凤当场表示要养蜂和种药材。

村里来了“贵客”

20161126

1126日上午10点半,细雨霏霏中的双寨村迎来一位贵客的造访。他就是省长胡和平。

见到胡省长的一瞬间,县委张书记就介绍,“这是我们双寨村驻村的第一书记”,省长微笑着与我握手,温和地问我,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回答:我是县总工会的一名普通干部,省长又问,驻村多长时间了?我说一年了。

接着又问:你把全村的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吗?我很肯定地回答:都走访过了,他们的情况我都清楚。

场院里的会议

20161214

今天在村上给贫困户分组开会。

到我说话的时候,心里瞬间涌现出很多情绪。在村上也扎扎实实呆了快一年,跟双寨的群众相处也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所有在场的不在场的贫困户,每家每户少说也跑了两三趟,基本上家家的情况都能说个一二。

这一年来单位在村上做了一些实事,发展了产业、搞了居室改造。对于所有的贫困群众来说,最根本的是能正视自己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意识,脚踏实地,自强自立,不等不靠,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才能把自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今天是个阴天,村里到处刮“转转风”,干冷干冷。这个会开得很成功,几十个人围着一盆炭火,大家认真听我们分析,梳理。(记者  毛浓曦)

据《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工会蹚出的一条扶贫路——陕西山阳县总工会探索帮困扶贫路径纪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