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会脱贫攻坚在行动——经验汇总

工会要闻 ob体育盘口 480

816日,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在西安召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白阿莹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和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在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中主动出击,有所作为。

会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示范区11个市(区)总工会汇报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西安市、华州区、紫阳县、山阳县4个市县总工会进行了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

现将《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材料汇编》刊登如下,以供参阅。
 

《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材料汇编》

 

立足工会职能   拓展服务路径

全力助推扶贫攻坚落细落实

西安市总工会

 

今年以来,西安市总工会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坚持精准帮扶导向,采取灵活多样举措,在推动精准帮扶工作落细落实方面发挥了工会组织重要作用。

一、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推动精准帮扶落地生根 

1.推进市区县联建联动,工会网格化帮扶体系成效显著。201511月,市区县投入专项资金960万元,在全市进行职工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建成以市总帮扶接待大厅为中心,以13个区县职工服务中心、街道帮扶站点、市属部分大中型企业帮扶工作联络站为支撑的帮扶网络体系,对工会帮扶救助、信访接待、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等业务职能进行整合,做到困难职工帮扶信息共享,帮扶措施共通,探索实行个性化服务,发挥了帮扶工作的聚合效应,效果十分明显。

2.建立“一户一档”,为精准帮扶提供可靠依据。针对以前困难职工底子不清、信息交叉、登记不规范等问题,市总召开专题会议,抽调力量,严格按照“四个一批”建档要求,认真抓好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工作。截止到20177月底,我市建立全总档案7101份,市总本级建档2839份。建档立卡一年来,全总档案脱困415份,市总档案脱困807份,真正做到了精心组织,精确统计,精准识别。

3.落实“一户一策”,特色项目彰显精准帮扶活力。 为把精准帮扶落细落实,把有限的帮扶资源用足用好,市总推出了特色帮扶项目,如定期救助、大病救助、工伤救助、互助保险补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培训、免费体检,困难职工美居帮扶等。联合市民政局、爱心企业、医疗机构,开展万名困难职工帮扶专项活动,得到职工一致好评。近几年,市总特色帮扶投入资金9600余万元,惠及万余名职工。这些因人施策的帮扶,措施到位,效果显著。

二、落实脱贫攻坚战略,全力抓好联村帮扶工作

几年来,市总工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60余万元,协调各方投入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围绕帮扶村实际问题,坚持每月实地查看指导扶贫工作,探索出“抓党建促发展,抓两头带中间,改善各项基础设施,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展主导产业”的扶贫攻坚经验。

一是筑牢一个堡垒。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帮扶村党组织建设,先后投入80余万元帮助两个村整修村委会,设置门牌标语,布置党员之家,完善会议室、图书室设施设备。多次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商定制作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支书、村主任、村监委会、村会计、各小组组长职责牌匾,并组织大家对照学习,使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事有章可循,规范了党组织运行,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职责意识,使“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有了物质基础,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积极整合“四支队伍”,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攻坚意识,增强各级各类人员向心力、凝聚力,形成班子合力。

二是制定一个规划。市总帮扶工作队坚持“三紧盯三到位”,扑下身子,挨家挨户进行调查研究。一是紧盯村情民意,把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到位,打牢民意基础。二是紧盯贫困群众,走访到位,摸清贫困底数。三是紧盯致贫原因,落实“一户一策”到位,做到精准帮扶。市总主要领导先后12次赴峪口村、寇岭村实地调研指导,结合扶贫村实际制定了《峪口村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寇岭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寇岭村产业帮扶规划》,为两个村脱贫致富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       

三是实践一个思路。市总帮扶工作队坚持固本强基、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市县有关部门,先后为峪口村修建水塔,改造农网,硬化道路,培养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发展柿子醋产业;为寇岭村打灌溉机井2眼。并通过“支部+院校科技+农资企业+示范园”的形式,发展樱桃种植800亩、核桃300亩。定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村进行技术指导。与陕西金谷配方肥料科技推广有限公司结成产业扶贫对子,重点建设4个樱桃种植示范园、3户核桃种植示范户、2片金银花种植示范地。以“企业+农户”的方式,为农户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以公司出资金、合作社管理、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引进金银花种植,解决贫困户就业和增收难题,实现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渠道,家家有致富明白人,最终实现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脱贫致富良好局面。

四是锻造一支队伍。在驻村扶贫实践中,一大批工会干部既得到锻炼,也展现了当代工会人的精神风貌,赢得群众的赞誉。2015925日,我会派驻峪口村第一书记在接到群众反映,有人在流峪河非法挖沙,破坏生态环境、损毁基本农田的情况后,迅速召集村三委会干部研究对策,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沿河实地查看损毁情况。于当日深夜,带领村干部会同镇领导,冒雨阻挡了非法挖沙行为,得到干部群众和县镇领导的一致赞扬。2016619日,峪口村村民穆琳琳骑摩托车不慎坠下山崖,摔成重伤,市总工会迅速伸出援手,给予帮扶救助,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帮助转院,并积极号召党员干部捐款,在各方的大力支援下,挽救了穆琳琳的生命。

以上是我会推动精准帮扶和联村帮扶的一些主要做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精心部署 摸清底数精准扶贫
宝鸡市总工会

 

去年以来,在省总、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宝鸡市总工会按照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扎实开展扶贫对象数据核实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市总工会的包扶村是千阳县水沟镇西沟村。为了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市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扶贫攻坚工作意见,确定由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赵会祥具体包抓扶贫解困工作,市总工会副调研员、法律部部长肖海林作为驻千阳县水沟镇西沟村第一书记,具体负责驻村扶贫解困工作。年初,在机关大会上,市总工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扶贫解困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工会结合工作实际,在就业扶贫、送温暖送清凉献爱心、加大救助力度等方面集中力量助力扶贫攻坚,在扶贫攻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深入筛选,摸清底数。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多次组织机关干部,赴西沟村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我们对照“十查十看”要求,认真开展自查整改。认真查找建档贫困户动态调整、脱贫政策宣传、帮扶措施对接是否精准、个别产业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四个方面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同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目前已完成宣传告知信息摸底、入户核实民主评议、两次公示、信息采集等工作任务。新识别贫困户11人,已脱贫户939人。在多次走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贫困户在脱贫产业、农业生产、就医就学、家庭生活上的困难,为下一步精准扶贫提供依据,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早日脱贫。

三、强化措施,精准扶贫。宝鸡市总工会按照 “长短结合”的脱贫产业发展思路,以“项目超市”为载体,坚持走“苹果核桃为主导,搭载托养为特色,畜禽家养为基础”的脱贫攻坚新途径,努力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切实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在多次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脱贫攻坚的具体思路和工作计划,确定分别从加大农作物种植、外出务工、搭载项目超市、参加光伏发电等方面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我们有效发挥工会资源,持续搞好送温暖活动,确保逢年过节贫困户生活物资到位,帮助贫困户温暖过节;夏收前为贫困户送去“三夏礼包”,发放了草帽、手套等生产生活用品,助力贫困户夏收生产;“六一”前夕,市总组织西沟村留守儿童走出大山,来到市区,学习历史文化,体验青铜文明,让留守儿童渡过了愉快节日;对10户计生困难家庭每户发放慰问金,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为了扶持西沟村农民落实产业扶贫,市总工会指导两委会建设集中连片苹果园100亩,核桃园300亩,并向20户村民发放鸡苗707只,指导牛舍规范化建设,帮助他们夯实产业致富之路。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创业就业帮扶方面优势,针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开展职业介绍、创业帮扶救助活动,切实解决西沟村农民家庭就业创业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省总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这次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举措完成扶贫攻坚工作任务,为宝鸡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凝聚工会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咸阳市总工会

   

今年以来,咸阳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全省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市总工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找准工会工作与扶贫脱贫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改进作风、夯实职责、强化服务,努力彰显工会组织的积极作为。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
  全市各级工会牢牢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思想认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特别是今年四月份全省脱贫攻坚视频会议召开后,市总工会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立即发文就全市工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工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第一要务,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为推动脱贫攻坚贡献工会力量。全市工会干部积极响应市总号召和部署,把脱贫攻坚当做第一民生工程来认识、当做工会工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上来,掀起了全市工会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潮。

二、紧扣发展大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全市市县两级工会目前共包抓19个贫困村,有贫困户460户,涉及人口1430人。市县两级工会目前有159名干部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02.4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政策调研。市总工会及时编印了《咸阳市脱贫攻坚政策摘编》,并下发各级工会学习宣传使用,提高扶贫干部的法规政策水平。大力开展“大入户、大走访、大摸排”活动,对扶贫数据进行清查核实,为实施精准扶贫打牢基础。

二是抓培训服务。针对扶贫村实际,市县两级工会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参与群众1300人次。培训项目包括经济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手工艺品制作、蔬菜栽灌等,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开展为农民工送知识、送法律、送文化“三送”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书艺术家为农民工开展文艺演出、创作书画作品、赠送图书、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等。上半年,已经在企业和县区开展活动7场次,受益群众达到5000多人次。

三是抓关爱维权。按照省总白阿莹主席来咸调研时要求,联合城建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以农民工群体为主的户外劳动者休息站点建设。目前,第一批20个环卫工人休息站点已启动建设,预计投资超过200万元。积极开展向以农民工为主的环卫职工“送清凉”活动。今年,市总工会一次列支20万元,为市区2800名环卫工人发放了降温物品。大力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不断创新入会方式,加大督查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发展农民工会员1万人次。

四是抓经验推广。成立“咸阳市助力追赶超越劳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安排5名农业专家劳模到北部四县区进行宣讲,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组织我市16名专家劳模成立“咸阳市农业专家劳模技术创新推广联合体”,推动产业扶贫。

三、增强示范引领,做细做实驻村帮扶工作

咸阳市总包抓永寿县渠子镇卢堡村,该村地处山区,耕地条件差,加之无主导产业,整村普遍呈现贫困状况。市总包抓该村后,市总主要领导仅今年就先后四次到村上调研,研究扶贫措施。

一是做实基础设施。投资120万元,开展了亮化、美化、绿化、硬化以及电信光缆入户等工程,投资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大大改变了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和村容村貌, 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398人,目前已经脱贫43170人,市总工会也因此评为被市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二是做好产业扶持。在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基础上,确立了以养殖业为突破口的产业脱贫发展规划,为贫困户提供启动资金和养殖技术,带动帮扶村发展鸡、猪、羊、牛等养殖业产业,并主动联系市场,打开销路,让贫困群众收获实惠。制定《咸阳市总工会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安排方案》,明确资金用途、用法和标准。引导村上种植了80亩黑玉米,栽种了150亩核桃等经济作物,有12户群众共饲养了45头牛,260只羊等。近期又确定下一步种植200亩黑小麦和80亩吊杆杏等,基本解决销路问题。

三是做深党员结对帮扶。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市总29名党员干部与该村59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同时,组建帮村工作队,选派年富力强、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坚持联系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工作队不撤出。制定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将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规定每名干部进村走访帮扶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有效激励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脱贫攻坚。

四是做细精准帮扶工作。发挥工会特色品牌项目优势,依托“金秋助学”,对考上大学的4名贫困家庭给予8千元的助学金帮扶。依托“冬送温暖”,为全村贫困群众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并为全村70岁以上的29位老人和30户特困户分别送去了节日慰问金。组织咸阳市中心医院专家教授及医护人员为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并组织村上29名残疾群众到咸阳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购买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施,努力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

  

 

冲在一线 干在实处

群策群力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铜川市总工会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市委联乡包村扶贫工作要求,铜川市总工会发挥工会职能优势,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积极推动包扶村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扶贫脱贫工作,组织开展“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大行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带头做表率,切实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

1.领导带头冲在一线。一是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市总工会领导先后10余次带队深入马前尧村走访调研,并结合工会工作和村上实际制定出《马前尧村贫困户脱贫计划》、《2017年马前尧村脱贫巩固计划》,确保包村扶贫工作有计划、有目标。二是走访慰问入户帮扶。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贫困户,市总工会领导亲自到家中走访,宣讲政策,激发斗志,对症制定脱贫措施,帮助他们走出致富之路。三是协调解决问题。一年多来,协调解决村上发展、项目建设、贫困户具体问题10多件。

2.开展“脱贫路上党旗红”活动。一是重视加强村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围绕推动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工会组建等重点工作,坚持每月与镇村领导班子、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以加强党建带工建助力脱贫攻坚,出资5万元用于党代表工作室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帮助完善村两委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二是开展“双找双培养”活动。内容包括: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成立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由市总工会机关13名党员和村上6名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进行组织学习、入户政策宣讲,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创新发展“党支部+”精准扶贫模式。依托村顺兴农场等3家企业,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农户)”的方式,通过加强思想引领、提供就业机会、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代养代销等方法,帮扶13户贫困户每年家庭收入平均提高5000元—1.5万元。

3.精挑选派“第一书记”。市总工会坚持选派熟悉农村工作、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正科级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并要求驻村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宣传扶贫政策,结合村情户情发展增收产业,带领村组干部因村制宜找思路、定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收入。2016年度我市第一书记考核中市总获得优秀等次。

二、工会联乡包村扶贫,想方设法解决扶贫发展难题

1.发挥脱贫攻坚骨干作用。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动力,推动工会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做贡献”。市总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宣讲政策,带头攻坚扶贫,在协调解决贫困户务工、技术指导、产业帮扶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出资5.8万元帮助马前尧村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落实6万元的健身器材,让村民有了娱乐休闲场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多方协调落实包扶村拟办实事。近两年共为马前尧村完成实事好事18件,包括举办核桃、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筹资56万元修建护坡;协调解决三个村民小组饮水问题;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56盏路灯及村幸福院建设资金;出资3万元解决贫困户春耕生产困难;硬化、绿化村级主要道路各2000余米;协助解决2户贫困户住房问题;协调光伏发电项目在马前尧村落地等。

3.立足工会特色精准帮扶。一是结合工会“四送”和女职工关爱行动,为1名贫困户子女协调助学金5000元。“三八”、“六一”期间,为村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慰问品。二是开展送衣物、送生活物资、送资金、送化肥、送技术、送信息、送温暖、送产业的“八送”活动,累计为贫困户送衣物200余件和价值3.5万余元的生活生产物资。同时争取有关部门105万元资金支持,依靠村上企业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三是组织名医到村入户开展义诊活动2次,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诊疗,将医疗服务和健康送到家门口。

三、干部结对包扶到户,一对一帮扶群众脱贫致富

1.科级以上干部全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夯实脱贫攻坚责任。一是安排15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分别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做到“一户一帮扶人”、“一户一帮扶台账”、“一户一帮扶措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制作了《脱贫攻坚帮扶人员工作纪实》,要求每月包扶干部至少走访包扶户1次,进行政策宣讲、问题摸排,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加强扶贫工作力量。今年5月,选派政治强、热情高的同志为驻村工作队员,到村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对扶贫对象数据进行核实清洗,对住房安全问题进行排查,掌握全村农户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配合第一书记做好国务院巡查组来铜检查的资料完善、入户调查工作,组织脱贫攻坚“四支队伍”集中走访入户大宣讲活动,提高村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3.因户制宜施策,全方位多渠道实现贫困户有计划脱贫。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联系他们到企业进行中短期务工;对无劳力的进行入股分红;对兜底保障的贫困户做好补助资金落实及生活关怀;对因灾无房的贫困户落实政策补助;给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联系运输公司提供工作机会。

通过以上举措,2016年马前尧村927人已经实现脱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帮扶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渭南市总工会

 

今年初以来,渭南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三地一中心”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帮扶措施,从严落实责任,按照行业帮扶、包村帮扶和领导干部包联工作三条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渭南市总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汪洋副总理、毛万春副书记约谈讲话及中省市重要文件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市总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小组,由市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精心挑选了一批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为组员,有效充实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力量。全市工会系统参与脱贫攻坚干部491人,参与率达到94%。今年初,市总认真制定了《关于做好领导(部室)干部包联县抓示范点工作的通知》、《渭南市总工会2017年联村包户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为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做好摸底工作,确保精准扶贫

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法”方略,深入分析包联村、包联单位和包联户实际,切实摸清贫困状况,掌握发展需求,重新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建档,为全市工会系统包联村贫困户357户精准建立了贫困户档案,完善全市困难职工档案6131户,其中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档案2812户。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实施精准帮扶,全市工会累计投入280余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包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学关爱教育、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救助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家庭因贫致困的实际困难。白水县充分发挥职工培训教育作用,组织对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职工进行技能再培训;市总配合省科教文卫体工会,组织唐城医院医疗专家为包联村进行义诊;基层工会自创相声《扶出来的幸福》反映扶贫先进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市总工会倡导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完成好五件实事:一是“六一”儿童节看望慰问留守贫困儿童;二是做好“金秋助学”;三是“冬送温暖”;四是“夏送清凉”;五是对遭受意外和大病家庭进行救助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及工会组织的关爱。省定贫困县大荔县扶贫工作起步早、工作实、效果好,突出服务职工、服务劳模“双服务”活动的同时,通过劳模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贫困农户架起脱贫桥梁,实现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强化了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方式。一是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驻村工作队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汇集各方力量,在用好工会资源的同时,积极争取民政、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支持。三是发挥劳模作用,积极动员全市各级劳模、劳模企业家,采取“送资金、送岗位、送技术、送人才”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四是强化监督,及时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剖析问题根源,研究制定出整改措施。严格落实“扶贫工作日”各项制度,坚持“扶贫日”深入包联县、包联村、包联企业,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强工作队日常管理,建立考勤由驻村工作队长、村干部、第一书记三级签字确认机制,并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弘扬延安精神 凝聚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延安市总工会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当全国人民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候,延安这个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红色地理应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年来,延安市总工会严格按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求,结合“弘扬精神、围绕大局、创新工作、服务职工”的工作思路,认真处理好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产业、促发展的关系,全力助推延安脱贫攻坚工作。

一、弘扬精神,武装思想助推扶志扶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活力源泉。工作中,我们注重用延安精神武装各级工会干部和贫困群众的思想,提振扶贫攻坚人员精气神,传递扶贫攻坚正能量。在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过程中,各级工会干部着重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激励贫困群众,经常邀请自主创业劳动模范深入贫困村讲解自己的创业经历,提升脱贫解困的信心与决心。市总包扶村的一名贫困户因婚姻破裂,失去生活信心。市总委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后,经常与其谈心化解心理问题,鼓励其多学技能增长本领。通过半年的交往,使其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决心。2016年驻村包扶工作中,市总4名派驻第一书记和3名村干部受到市县表彰,2个村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二、围绕大局,建设队伍助推产业扶贫

特色产业作为困难群众脱贫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共识。延安市总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围绕延安“特色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倡导并普遍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工会)+贫困户”的模式,实现“贫困户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工会在合作社组建工会,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先后带动5.9万贫困户14.2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围绕“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工会组织加大了农民工就业培训,开展了园林绿化、驾驶技能、月嫂、养老护理等培训,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截至20178月,组织培训1700多人次,实现就业208。同时,通过开展“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延安工匠”评选、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各行各业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建设一支助推我市产业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为产业扶贫凝聚力量。例如,宝塔区总工会在乡村一线组织农民开展果树修剪、套袋等比赛,提升了果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直接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

三、创新工作,发挥优势助推合力扶贫

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培训活动,给予50-100万元的贴息贷款帮扶,鼓励农民工创业。2016年共贴息50万,撬动500万的创业资金,受益乡企5户,直接带动就业百余人。结合我市“文化旅游带动”战略,评选“和谐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创业带头人”,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带动农村就业增收。延川县总工会牵头联合其他群团组织,按照县委“攻坚拔寨,脱贫摘帽”的要求,开展“送技能下乡,助推精准扶贫”活动,分别组建文艺演出扶志服务队、科普宣传扶智服务队、义诊活动医疗服务队、农业技能服务队,全县9个乡镇(街道办)2万余人从中受益。

四、服务职工,扎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

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延安市总主动把困难职工解困脱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大局中来,深入开展“四季送”活动。“春送岗位”活动中,70多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3100多个,现场达成意向689人;“夏送清凉”活动中,全市工会系统为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一线户外高温作业职工送去水杯、毛巾、茶叶等慰问品,先后慰问职工6000多人;“秋送助学活动中,2016年市本级助学186名应届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9.9万元,全市工会系统助学804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69.65万元;“冬送温暖”活动中,2016年慰问困难职工及农民工807人,发放慰问金82.8万元。

五、夯实责任,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加强驻村队伍建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坚持长期驻村,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村民致富的引路人。2016年宜川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孟长镇村召开,驻村第一书记被宜川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孟长镇村党支部被宜川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二是开展合力扶贫。协调宜川县同仁医院专家赴孟长镇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体检,宣传健康扶贫政策。邀请扶贫宣传队走进孟长镇村开展扶贫演出活动,增强了群众脱贫攻坚的勇气和信心。三是全力办好群众实事。市总工会联村包户以来,为孟长镇村直接投资20多万元,协调修建了党员活动中心、村委会办公室5150平米,购置远程教育设备一套,购置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修建广场花园4个,硬化党员活动室院落200平米,新修果园生产路3公里,为该村31户村民加盖了树脂瓦房顶,协调农用化肥43吨,为130多户村民购买了意外保险6万元。

虽然我们在扶贫攻坚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各级党政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全总、省总和市委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找准工作切入点,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确保实现2017年脱贫110户、2018年脱贫100户、2019年脱贫17户、2020年脱贫8户的工作目标,确保延安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挥工会组织独特优势

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
榆林市总工会

 

为确保榆林市能如期脱贫摘帽,榆林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重点围绕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公益扶贫,开展扶贫先扶志、培训促就业、精准助学、志愿服务等行动在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以深化驻村联户助推脱贫攻坚

榆林市总工会于20146月,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佳县上高寨乡徐家茆上村,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市总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帮困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聘请省级劳模、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张雷威同志担任扶贫顾问,指导和帮助我会驻村联户帮扶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现场会议,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发改委、交通等部门硬化4.8公里入村道路,工程造价238万元;市总工会累计拨款36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扶贫、生活救助,村委会办公室维修、广场硬化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对困难户家庭考取大学和高中的学生进行助学帮扶,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每年春节对困难户进行慰问,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为9户困难群众修建羊圈、赠送羊仔,通过产业帮扶脱贫;市总机关副科以上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共商脱贫办法,并将困难群众家庭纳入市住院补充医疗困难救助基金范畴

据统计,市县两级工会建立联村扶贫点18个,帮扶贫困户430户,投入资金130万元;制定产业扶贫措施19项,医疗扶贫339人,教育扶贫150人,就业创业扶贫57人,兜底扶贫109人。计划2017年脱贫145户,2018年脱贫120户,2019年脱贫100户,2020年脱贫65户。在脱贫攻坚中受到县以上表彰的工会干部7人,县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稿件13篇。

二、以搭建供需平台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认真组织劳务输出。2014年以来,市县工会与劳动部门积极组织榆林市南部六个县属纯农业生产地区剩余劳动力向外输出,促进企业与劳动力结合;与外地工会联合,实行跟踪掌握,跟进服务;与比邻地区利用网络平台,实行招应聘对接。据统计,每年全市工会系统劳务输出约1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亿元左右,形成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社会新气象。

二是举办就业洽谈会。每年市县两级工会举办10余场次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免费招聘洽谈会,全方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免费提供就业再就业援助。每年有近1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三是精准对接供需。基层工会将辖区内所有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和求职人员求职愿望信息摸底登记,并在服务大厅LED频滚动播放。求职人员有务工意向时,工会干部及时联系用工企业,让双方精准对接。如:榆阳区金阳社区工会联合会、神木市神木镇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工会,坚持一年四季为辖区内无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此形式实现就业人员达2000余人。

三、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缺乏知识和技能,一直是很多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为了尽快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却无技术的贫困人员走上脱贫致富路,使其学会一种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结合榆林实际,市县工会积极帮助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制定技能培训帮扶措施,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将“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引导帮扶更多贫困家庭解困脱困。市县工会组织主要采取委托培训、直接办班、合作办班的方式,针对农民工开设了驾驶员培训、月嫂培训、酒店服务、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工艺品制作、农业技术等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工1万余人次,实现了“学会一门技术、脱贫一个家庭”的目标。

四、以精准帮扶困难职工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建设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总精准帮扶工作要求,榆林市总工会严格按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细则,对全市所有困难职工档案进行重新梳理,建档立卡,并采取“四个一批”的解困脱困方式,实施精准脱困措施,聚焦难点,精准发力,加大力度按期完成任务。

二是开展工会常态化品牌工作“四季送”服务。近几年,全市共救助困难职工3.95万人次,共发放救助款物1808万元。其中,助学救助3755人,资助资金737万元;就业帮扶26900人次,帮扶资金488万元。对162家企业和工地开展“送清凉”活动,共发放慰问金128万元。组织开展市级领导与困难职工、劳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三是做大做强医疗救助工作。继续大力开展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救助基金工作,并对救助办法进行了改革,通过降低门槛、加大救助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增加职工的参与热情。截止目前,全市运用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救助基金共救助职工1000余人次,合计200多万元。

下一步,榆林市县总工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整合各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扶贫,把对口扶贫村作为重点产业技术扶贫对象,成立由行业专家,种养殖户、农业合作社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组成的技术扶贫服务队,分期分批深入各扶贫点开展产业技术扶贫,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贡献工会扶贫力量。

 

  

四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汉中市总工会

 

汉中市总工会帮扶的城固县天明镇双元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304户、1096人。2015年全村有贫困户78户共216人,经过我们三年多来的扶贫帮扶,目前已有57170多人顺利脱贫,还有贫困户2140人,计划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可望在今明两年全部实现脱贫。三年来,我们带领全村发展产业,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已经走上创新发展脱贫致富的大道。我们的扶贫工作连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包村扶贫先进单位,在省市县明察暗访、检查考核和国家扶贫工作组的检查验收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身先士卒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

三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工会服务大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两名副县级领导和一名中层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并选派了第一书记。同时,在市总工会内部成立了扶贫工作队,由一名领导担任队长、两名部室人员为队员,按月轮换,重点抓好驻村扶贫工作。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合理分工,使市总工会机关全体干部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在扶贫工作的关键结点上,市总工会坚持每天有一名领导坚守村上。今年,面对当前的21个贫困户,刘君主席帮扶3户,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帮扶2户,其他机关干部每人帮扶1户,同时每人联系一个产业发展大户,确保每个贫困户有具体的帮扶干部包抓,有明确的产业大户带动,做到有详细的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要求。刘君主席履职市总工会主席两年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先后26次带领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到村里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选派的第一书记简海俊同志每月驻村时间达26天以上。工作队队长、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王文安同志,今年在他91岁的老母亲从患病住院到病逝的几个月时间里,为了迎接国家扶贫工作组的检查,大部分时间都在扶贫村上工作。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为机关干部全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给予极大地鼓舞和鞭策,成为我市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亮色。

二、加强思想文化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深入宣传落实党的扶贫脱贫政策,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持扶贫先“扶志”、扶志再“扶智”。在扶志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召开会议和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帮扶政策和帮扶措施的广泛宣传;另一方面采取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邀请市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编排小品等扶贫文艺节目30多个,聘请演员57人次,到村里举办文化惠民演出专场3场次。此举作为文化扶贫的一个鲜明亮点,被当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在扶智方面,我们以扶持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和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累计举办生猪养殖、中药材技术讲座4次,现场技术指导13次,培训当地群众187人次,使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为了弘扬劳动致富的光荣传统,带动群众争当脱贫致富领头羊,今年6月份,我们启动了双元村致富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在双元村评选10名致富带头人,每人奖励1000元。近期,我们将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

三、实施“一户一策”,带领群众发展种养殖主导产业

我们按照“一户一策”的帮扶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大户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制定产业大户奖励机制,协调金融部门信贷扶持,建立互助资金协会提供借贷,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稳定增收,实现家庭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以元胡、乌药、花生为主的种植主导产业和以养猪、养牛、养鸡为主的养殖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业成为全村长远稳定脱贫的重点产业发展项目。据统计,全村累计发展中药材1200多亩,培育种植大户26户,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了20166800元,2017年可达8000元以上。

四、争取各方扶持,大力实施“九大基础工程”

近两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协调,积极争取市县水利、发改、交通等政府部门的项目扶持,筹集扶贫资金563.6万元。先后在包扶村实施了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农田水利等9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村组道路21.56公里,新建灌溉U型渠10.2公里,砌护河堤2.2公里,修建便民桥17座,进行道路绿化14.28公里,安装路灯75盏,改善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及幼儿园办公条件、硬化场地1700㎡,新建垃圾填埋场1处、垃圾转运站1处,购置垃圾运输车1辆、垃圾桶320个,解决了38户群众的饮水困难。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大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赢得了农村群众的普遍赞誉。

目前,我们在扶贫工作中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还存在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省总领导讲话精神,借鉴兄弟工会扶贫经验,拓展新思路,增添新举措,把扶贫工继续向前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情系民生  担当作为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安康市总工会

 

安康市辖91区,161个镇,4个办事处,2442个村,总人口3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3万人,占总人口的80.2%。全市10个县区全部属于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有国家重点贫困县9个,陕西省重点贫困县1个。2016 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动 212 个贫困村、13.67 万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安康市具有底子薄、农村人口多、产业化程度低等弱点,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市总工会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情系贫困群众,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思想引领,凝聚起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扶贫开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主线的重要战略思想。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工会干部从共产党的本色、社会主义本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大局出发,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建立起“干部到一线、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干部下派基层、服务面向基层”的工作局面,工会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自2014年以来,全市工会系统坚持将所有干部轮流派驻到扶贫村锻炼,市县两级工会下派第一书记47人次、驻村队员185人次、结对帮扶干部352人次,共有16名后备干部派驻到扶贫一线锻炼。同时,市总工会积极协调基层单位开展扶贫培训和宣讲活动188场次。据统计,全市工会系统培训教育扶贫干部和基层工会干部9500余人次,极大的增强了工会干部扶贫脱贫的政治自觉性,凝聚起工会干部奉献基层、投身扶贫事业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精准扶贫,切实做好帮扶农民工工作

市总工会在扶贫工作中重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以集贸工会、合作社工会、社区工会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民工入会”活动,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工会困难帮扶工作体系。充分利用工会“四季送”服务职工活动平台,帮扶贫困户脱贫解困。每年年初,市总工会联合市扶贫局、市人社局开展春送岗位主场活动。今年春送岗位活动中,有11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前来应聘,其中700余名贫困户通过招聘会找到工作。为确保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大学,市总工会金秋助学工作按照依档施救的原则提前布置档案上报工作,主动帮助困难农民工完善资料,预计今年资助困难农民工子女320 人,发放助学款70万元。每当酷暑盛夏期间,市总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筹措资金购买防暑降温物品,深入包扶村慰问贫困户的同时慰问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

三、发挥劳模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助力脱贫攻坚的示范引领作用,市总工会与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劳模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市总工会联合白河县总工会,组织市县区村5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白河县天宝农业示范园,开展了“学习三苦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平利县省级劳模田珍通过成立茶业有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先后流转千佛洞村、中原村、梁桥村三村887户农户土地1806亩,每年为三村带来110万元的纯收入,吸纳固定劳务用工71人、季节性用工1200人以上,常年支付劳务用工费用260万元以上。宁陕县省级劳模邓庚为回报家乡,成立宁陕县荣庚生物科技公司,带领贫困户发展大鲵和林麝养殖,为全村贫困户增收92.9万元。汉滨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市级劳模刘瑞红,带领村民成立天瑞塬农业合作社2016年园区带动全村200余人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9816元,较上年净增1360元。汉阴县总工会以全县130余名历届各级劳动模范群体为依托,组建成立了“汉阴县脱贫攻坚劳模服务团”,大力开展“产业服务、志愿服务、专家服务”活动。全县24名企业劳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对接帮扶贫困村35个,采取多种帮扶形式帮扶贫困户320多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劳模约780余人,通过产业投资、技术指导、道德垂范、驻村帮扶等方式,投入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直接带动7000多万资金投入到贫困村建设上来,带动了1.4万贫困户增收增产。

以上是安康市总工会推动脱贫攻坚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不到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们将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为动力,以其他兄弟地市工会先进经验为借鉴,创新思路、狠抓落实,以推动脱贫攻坚的新作为、新业绩、新成效,为实现我省追赶超越目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典型引路 打造品牌

积极探索工会助力脱贫攻坚之路

商洛市总工会

 

近年来,商洛市工会认真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责任落实,着力攻坚克难,在党政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市总工会驻村工作队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有12名工会干部受到县以上表彰。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山阳县总工会包扶村双寨村调研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工人日报以《工会蹚出的一条扶贫路》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并配发了《学习“蹚路”精神小角色也能做出大成绩》的社论。

一、注重典型引路,为助力脱贫攻坚营造浓厚氛围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要求,扎实推进全市工会系统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把树立典型、扩大宣传作为重要抓手,及时总结和推广山阳县总工会包村扶贫经验,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的推动作用。山阳县工会从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入手,通过开发实施返乡农民工养蜂培训促创业精准帮扶项目、全力打造工会工作示范村等实践探索,蹚出一条行之有效工会扶贫路。他们先后培训农民工2100余人,发展养蜂大户300多户,户均收入6000多元。山阳县总工会包扶的高坝店镇双寨村,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成为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带动我市各县区工会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去年4月,全省工会精准帮扶工作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山阳县召开,给予我们极大鼓舞和强劲动力。

借助基层这一经验,我们及时印发了《关于推广山阳县总工会包村扶贫经验进一步深化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活动的通知》,随即召开学习汇报交流会,并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工会干部《驻村扶贫》日记,发放到各驻村工作队,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鲜活教材,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经统计,目前我市县区总工会共联村扶贫8个;107名工会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9382867人;已投入扶贫资金1342.2万元。

二、开展“劳模年”系列活动,为助力脱贫攻坚注入活力

    我们结合落实“劳模年”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助推脱贫攻坚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着力凝聚劳模力量,围绕省劳模评选表彰,组织开展劳模慰问、事迹报告会、媒体宣传等活动,编印了《商洛欧宝电竞app下载安装 》。全市评选推荐出13名省劳模、2个先进集体,市委主要领导亲切接见、欢送赴省参加表彰大会的我市代表。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崇尚劳动,实干脱贫,掀起了“学劳模、比贡献、助脱贫”的热潮。二是大力实施百名劳模进百村(企)助推脱贫攻坚“五个一”志愿帮扶行动,即挑选100名劳模和100个村(企)结对帮扶,为帮扶村(企)至少做一次事迹报告、办一件实事、推广普及一项实用技术、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带领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正在筹备召开劳模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

三、扶持农民工养蜂创业,为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

为进一步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市总工会致力于打造农民工养蜂创业脱贫攻坚重要品牌,制定下发了《关于聚焦农民工养蜂培训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举全市工会之力,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力争创建10个精品农民工培训创业示范点,建立100个农民工养蜂培训创业基地,建立一支1000人左右的农民工养蜂技术队伍,带动10000户返乡农民工实现脱贫致富,着力打造农民工“养蜂创业”品牌。我们把抓农民工创业培训作为重点任务,全市工会共组织农民工养蜂培训320期,培训农民工25235人次,培养养蜂技术员队伍223人,技术骨干69人。同时创建中蜂养殖培训创业基地114个,指导成立合作社94个。目前。中蜂养殖户达到6190户,养蜂96113箱。山阳、洛南、丹凤等县养蜂产业已初具规模,带动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和贫困群众通过养蜂创业实现了脱贫增收。我们计划,到2020年,推动全市科学养蜂达50万箱以上,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为进一步推动深化养蜂产业持续发展,今年我们将组织农民工大力开展“养蜂创业”劳动竞赛活动,适时评选表彰一批农民工“养蜂创业标兵”,为助力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增添动力。

四、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为助力脱贫攻汇聚力量

帮扶困难职工是工会服务职工的传统品牌,全市工会主动把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不断深化脱贫攻坚中的精准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在全面深入摸底排查基础上,累计建立困难职工档案3242余份,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7839人,发放送温暖款物391.2万元。在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共组织免费招聘会13场次,帮助就业2986人。通过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累计筹集互助金1177.34万元,在保职工达147961人次。仅上半年,就为4033名患病职工送去互助金405.83万元。所辖7县区全部被省总工会表彰为“职工互助保障模范县”,市总工会和6个县区被表彰为互助保障全国先进。

我市工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省委、市委和省总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将以次会议为契机,不遗余力地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本月底召开全市工会脱贫攻坚暨包扶村现场观摩会,贯彻落实省总会议精神,促进全市工会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打赢我省脱贫攻坚贡战献工会力量

杨凌示范区总工会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杨凌示范区总工会紧扣我省打赢精准扶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三场攻坚战”,提升政治站位、夯实目标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扑下身子抓调研。我们为找准脱贫攻坚中的具体问题,一方面,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各项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开花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从摸清底子做起,全面彻底调查清楚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为量身定做和对症下药精准扶贫打牢基础。另外,我们对分包的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对扶贫措施的精准性、扶贫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扶贫结果的实效性,进行动态分析和比对,及时反馈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党政决策提供切实管用的对策及建议。

二是真心投入有激情。我们重视用真实事例来引导激励工会干部带着感情去扶贫,从内心深处把贫困群众当成我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感同身受地帮助他们想办法脱贫致富。比如,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一家因病致贫的家庭,家人高位截瘫卧床9年,但直到去世前身上也没有生褥疮。经深入了解得知,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家左邻右舍自觉自愿的无私帮助,有的专门帮助他家买菜,有的过几天来打扫一下卫生,还有的去陪着聊聊天。这种看似平常的真情帮助,使得这个家庭在风雨飘摇中得以维持正常生活。群众力量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极大地激励着工会干部扶贫攻坚的精神意志。大力宣传扶贫攻坚战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例,是我们凝聚正能量、助推脱贫攻坚的一项主要做法。

三是勇于担当真扶贫。我们结合杨凌快速发展的实际,从吃透各种扶贫政策入手,真抓实干、上下联动,对一些突发和紧急情况,做到帮扶措施稳、准、快,把致困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区工会干部在深入联系群众、推动扶贫攻坚中,紧跟杨凌脱贫攻坚的大局、大势、大事,以举措多、办法实、思路广、成效好为目标,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工作中,我们不是把帮扶措施仅停留在送一点米面油、送几百元钱的层面上,而是针对具体实际情况提供实质性的帮扶。例如,今年上半年,我们经过多方联系,给一个困难群众购买了一个双向可摇的治疗床,并全程帮助其申请了公租房,办理了助学帮扶,解决了燃眉之急。

四是多措并举解难题。我们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脱贫的有力举措,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针对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群众,通过各级各类劳模和技术能手的示范带动,为他们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技能帮扶;针对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想办法提供医疗帮扶。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活动等,降低各类工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各类“分项技能大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素养,让他们多一项就业技能,多一个就业本领。

五是创业创新添动力。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是由5家合作社投资建设的合作联社,位于杨陵区揉谷镇白龙村,致力打造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示范基地。近年来,我们依靠农民创业创新园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脱贫工作。一是主动帮扶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来创新园务工的50名农民工,为他们及时解决了住房、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业余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千方百计为全省、全国贫困县“农民创客”学技术、用技术提供服务,先后有1000多职业农民在这里通过承包温室、劳务打工、现场培训、观摩学习学到了新技术。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任务越艰巨。面对脱贫对象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面对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面对诸多“疑难杂症”,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杨凌示范区总工会带领全区工会干部,将一如既往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从精准识别入手,从根本上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精准帮扶困难职工  积极推动大西安建设

西安市总工会

 

西安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省总工会助力脱贫攻坚要求,坚持把“精准”贯穿于困难职工建档和解困脱困工作全过程,以“困难职工底数精准、原因精准、解困脱困措施精准”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帮扶工作,积极推动困难职工享受政府主渠道保障和社会化维权服务,在帮扶服务职工、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强化机制建设,健全帮扶服务体系

西安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201511月转型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接待大厅面积为600平方米,配备25名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并上墙公示。截至去年底,全市13个区县工会困难援助中心全部升级为职工服务中心,均建有80平米以上的接待大厅、配4名以上工作人员。近四年,市财政每年配套资金达1006万元,市总本级帮扶专项资金1600余万元,所属13个区县财政配套帮扶资金150万元,全市工会帮扶资金总计达到9600万元。全市所有街道设立了帮扶服务站点,市属部分大中型企业组建了帮扶工作联络站,实现了组织、机构、人员、责任的层层落实,健全了全市工会帮扶服务工作体系。

二、突出精准要求, 规范建档立卡工作

去年7月,根据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市总工会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的要求和规定程序做到了应建尽建、不留死角,不错不漏规范建档。市总工会还结合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出台了《西安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了市总工会二级档案,合理使用市级配套帮扶资金,加大帮扶力度。认真落实“一户一档案、一计划、一措施,因困施策、分类帮扶、精准脱困”要求,扎实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截止到20177月底,全市建立全总困难职工档案7101份,市总工会本级档案2839份。实施建档立卡一年来,全总档案已实现脱困415份,市总工会档案脱困807份。

三、设置特色项目,着力推动脱贫解困

市总工会在持续做好传统的六大项帮扶项目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特色化帮扶项目,精准助力建档困难职解困脱困。坚持开展定期救助,解决大病困难职工生活难题,惠及7100多户困难职工家庭,救助资金1410多万元,今年大幅提高救助标准,救助困难职工1200余户,每户救助4800元;去年启动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项目,对建档案患重特大疾病、花费较大的职工家庭,分别给予3000-8000元的医疗救助,全年帮扶74人,支出36.4余万元,今年再次提高救助标准为500020000元;2015年市总工会出资47.4万元为近6000名建档因病致困职工办理综合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有223名困难职工获得理赔31.2万元,增添了一道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心理援助增强困难职工信心,三年共为90余名有心理困扰的困难职工及家属解除了心结。双节送温暖实现建档困难职工全覆盖和银行卡支付。三年来,全市各级工会送温暖活动共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慰问困难企业6200余户困难职工和农民工11000余人。关爱困难职工•美居帮扶见行动2014年起在全市工会开展美居帮扶活动,为563户建档困难职工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添置了家具、家电,提升了生活质量。联合市民政局开展万名困难职工专项救助多了一次帮扶。去年我会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了关爱建档困难职工专项救助活动,共有1109名符合民政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获得政府救助金162.7万元;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活动社会广泛赞誉。去年,市总工会开展了“真情关爱健康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活动,我市各级工会、爱心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共投入资金137.32万元为20多个行业、800多个单位的12400余名一线农民工进行了免费体检。今年万名建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活动进行过半。今年全市各级工会计划筹资150万元为1万余名建档困难职工进行免费体检,目前仅市总工会医院体检中心已为2337名困难职工进行查体,基层单位也出资体检超过3000人。坚持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市总工会、区县工会共计开展了30大类、100多个培训,项目,市总职工大学“青年圆梦行动计划”等,均有力地提升了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能力;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和职工纠纷人民调解切实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总工会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困难职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解困工作做好,为建设大西安作出新的贡献,促进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真帮实扶彰显工会工作新作为

渭南市华州区总工会

 

今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我们华州区总工会包联金堆镇铁炉村,这是一个坐落在距离城区60多公里外秦岭深处的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造成了该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全村616户人家中贫困户达157户,占比25.5%;全村贫困人口521人,占比24.6%。要让这么多贫困户、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可以说任务异常艰巨、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和严峻的工作形式,我们工会人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带领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农村工作一线,充分发挥工会这一群团组织的优势作用,以舍弃小家为大家,舍亲人为群众的精神情怀,真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华州的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抓党建 促发展 为脱贫攻坚奠基础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领导和推进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关键。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总工会在驻村工作初期,坚持从抓党建、解决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问题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先后历经了查问题、找症结,学规范、制方案,添措施、抓落实等三大环节,经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大整改、大提升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内,铁炉村丢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再次彰显出了独有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为了有效的整合“四支队伍”的力量,创新性的设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研究推行“四统一”工作方法。当我们看到村上的办公设施条件低下,紧急筹措资金5000余元,给村上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所有这些,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二、抓脱贫 兴产业 打好脱贫攻坚战

摸清底子、建档立卡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制定好帮扶措施的基础。据此,在我们总工会驻村工作组的主导下,依靠包括我们在内“四支力量”,组织开展了数据大清洗,经过大家的勤奋工作,我们的包联村铁炉村比规定时间提前10天,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数据清洗和建档立卡工作任务,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赢得了先机。贫困户要脱贫、群众要致富,发展现代设施产业已成为重要的平台,据此我们特别邀请区农业局的专家,到铁炉村开展食用菌种植项目研讨论证会,该项目的提出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很适宜食用菌的种植和生长,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我们区总工会再次请缨,承担起了专项资金争取任务,我们反反复复跑镇上、跑区上,如愿以偿争取到专项资金15万元,专门用于食用菌种植项目。这个产业项目的落地,壮大了村级经济,辐射带动了3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产业。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技能培训、宣传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先后为20余户贫困户就近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将16户贫困户家庭的子女送上可外出务工的道路;所有这些措施,有力地提升贫困户自身的发展动力,为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办实事 解难题 建设和谐新农村 

在成功实施帮扶工作的同时,我们区总工会驻村工作组始终怀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的思想,帮贫困户度难关、帮群众建家园。贫困户肖新朋的女儿因患先天性癫痫病,仅两年间看病花费就高达近三十万元,我们一边开展献爱心捐赠筹资金,一边落实医疗救助扶贫政策,帮助他解决家庭生活困难问题;我们帮助村上3户贫困户子女,筹集学费15000余元,并联系教育等单位为其办理了助学贷款;我们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消除安全隐患、带动经济发展,协助村上争取建桥资金72万元;为解决村上断头路硬化、路灯安装、自来水等问题,我们先后争取资金20余万元。

扶贫攻坚中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也许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谋的实利我们已经淡忘,但群众却永记心头,时常夸奖我们,“工会干部真是心系群众,为我们谋利益办实事的好干部”。

 

  

唱响茶叶主旋律  产业扶贫谱新篇

安康市紫阳县总工会

 

紫阳县地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176个行政村,35万人。全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四分之三的行政村属贫困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近年来,紫阳县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茶叶、魔芋、中药材、林下养殖为主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县现有茶园21万亩,年产茶5863吨,茶叶产值8.8亿元,综合收入13.5亿元,10万茶农因茶而致富。紫阳县总工会围绕“茶叶”巧做文章,打好培训竞赛、评优树模、就业创业、茶农致富四套组合拳,奏响茶经济、茶文化、茶旅游大合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工会作用闯出了一条新路,既助力了脱贫攻坚,又提升了工会影响。

一、找准着力点 让培训成为脱贫良策

紫阳县现有贫困村1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083户,贫困人口96812人。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紫阳茶工艺落后、种植分散、销售不畅等现状,紫阳县总工会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茶产业培训这个上。 2009年以来,每年春节过后,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对乡镇涉茶干部、企业技术员进行骨干集中培训;对茶厂职工、茶农进行采摘、种植、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8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茶叶技术骨干8万余人次,包括评茶员86名、茶艺师405名,加工技师520人。同时,县总工会还与江西婺源茶校建立了人才培训合作计划,共有92名学员获得婺源茶校毕业证书,成为茶厂争相聘请的“香饽饽”。“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成为县总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金钥匙”,为茶农打开了产业脱贫的大门,10万多茶农掌握了种茶、采茶、制茶新技能,3万多贫困人口顺利实现稳定脱贫。

二、弘扬工匠精神   让竞赛激发内生动力

紫阳县40%GDP来自茶叶产业,60%的农民参与茶产业,40%的茶农靠茶谋生致富。紫阳县总工会连续8年坚持从“种茶、采茶、制茶、营销能手、明星企业”等关键环节入手,以茶叶基地镇、村、企业、协会为重点,大力开展“五项茶事”劳动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针对不同镇、村、企业间的差异,区分竞赛标准、类别,分批次、分环节逐步推进,将农户、村、每一个镇、企业广泛纳入竞赛活动当中,贯穿整个茶产业全过程,实现了竞赛活动的全覆盖。如以茶叶企业为单位开展采茶能手、加工能手竞赛,对采摘标准高、保鲜效果好、交售鲜叶及时的大户,由企业在鲜叶收购阶段进行奖励,让茶农、企业都能在竞赛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益,提高了他们的参赛热情。每年3,紫阳县都要召开茶事劳动竞赛表彰大会,同时对当年度茶事竞赛进行总动员。8年来,共推荐表彰种茶、采茶、制茶能手和营销能手1260名,明星企业18个。

三、以点带面   就业鼓起茶农钱袋子

紫阳县总工会联合县扶贫局、县人社局、县茶业局探索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企业、园区、大户带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因户施策帮扶到位,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培育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让贫困农民在造血中实现根本性脱贫,从而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紫阳县和平茶厂是紫阳著名的龙头企业,也是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公司负责定点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同时茶农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了“三次就业,三次获益”:在茶叶种植、茶园管护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采摘由茶农主导完成,贫困户的鲜叶在收购价格上要比一般的高8%10%,这为茶农提供了第二次就业机会。农民农闲期间还可以到茶企从事制茶、包装、销售等工作,实现第三次就业。与此同时,紫阳县还采用土地流转和农户入股茶园的方式,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以为茶农免费提供农资、技术服务、加价收购等形式,实现了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解决了3000余人就业的问题。

以上是紫阳县总工会立足茶产业抓服务,围绕职工群众素质提升抓培训,组织劳动竞赛促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些基本做法。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市总会议精神,继续围绕茶产业抓培训、抓竞赛、抓服务、抓提升,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谱写紫阳工会事业新篇章。

 

  

找准切入点  助推脱贫攻坚

商洛市山阳县总工会

 

近年来,山阳县总工会认真落实中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中蜂养殖为切入点,强化培训服务机制,带动了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助推了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得到上级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满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资源,精准选项。山阳县境内外农民工多达10万余人,加之3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大量的农村辅助劳动力,急需找到一个好的脱贫致富项目。县总工会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我县发展中蜂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养蜂不占耕地、不受城乡限制,一次性投入少,劳动强度小,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利用房前屋后,养蜂20-30箱,每箱产值可达8001000元,每年增收1.6万至2.4万元,一个正常劳动力可饲养60100箱蜂,年收入一般在510万元。从2012年起,县总工会开展养蜂创业培训,常抓不懈,推动了山阳蜜蜂养殖产业发展,成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一条好路子。

    二、强化培训,精准施策。总工会本着就近培训,跟踪指导、扶持发展的原则,每年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把培训场所搬进村庄和农家院落,面对培训工作任务大、资金少的状况,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工会支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和条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县工会先后印发《中华蜜蜂科学家养》等技术资料5000余册免费发放、免费授课和现场示范教学方。县总工会干部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日深入各个基地实地指导养殖技术、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协助做好蜂农之间蜂源的互通有无及技术信息交流。2012年以来,总工会累计开展科学养蜂技能培训160/次,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民工17600人,协助市内各兄弟县举办养蜂培训班10余期。

三、示范带动,精准帮扶。县总工会将全县中蜂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及时提交县委政府,得到高度重视,县上将中蜂养殖作为全县精准扶贫重点扶持发展项目,并以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养蜂产业列为全县重大发展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县扶贫局对养蜂20箱以上的困难农户给予每箱300元补助,县林业局将科学养蜂纳入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对规模在50箱以上的养殖户给予5000元的奖励扶持。县总工会积极主动承担起全县中蜂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将养蜂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命名脱贫示范户,3万元至9万元的命名脱贫重点户,3万元以下命名脱贫创业户,实行挂牌管理。

去年以来,总工会投资40余万元,把所包扶的高坝店镇双寨村培育成了全县最大的中华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全村发展养蜂633250箱,其中49户贫困户养蜂户2500箱,2016户均养蜂收入23000元,完成了贫困户脱贫摘帽年度目标任务。山阳县工会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工会和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先后到山阳视察调研,对工会包扶村发展养蜂促脱贫给予了高度评价。驻村工作队被县委县政府考核为先进驻村工作队,县总工会被县委政府考核为精准帮扶脱贫优秀单位。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宋阳同志被授予“全省优秀第一书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四、注重实效,精准脱贫。山阳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按照脱贫攻坚要求,把扶持困难职工农民工创业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协助养蜂基地和村级组织建立养蜂产业合作社和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去年以来共培育中蜂养殖重点村70个,扶持成立养蜂经营合作社35个,11个养蜂合作社成立了工会组织,培养示范带头人50余人。截至目前,养蜂产业已覆盖1870村,养蜂户达1600余户,饲养中华蜂4.9万箱,年产量500吨,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800余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通过科学养蜂实现了就业创业梦想,摆脱了贫困。广大职工群众称工会养蜂产业帮扶为“最亲民的培训、最实用的援助、最精准的扶贫”,被社会公认为山阳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最受欢迎、最有成效的特色品牌,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以《让甜蜜的事业惠及更多的职工》、《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精准扶贫的排头兵》等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我们将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在今后倍加努力,高标准、严要求,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全省工会脱贫攻坚在行动——经验汇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