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职工安置“把脉开方”

工会要闻 ob体育盘口 285

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这两年,职工安置得怎么样?哪些政策措施有待完善?2017年,各级工会开展了多项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总体来看,各地高度重视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分类有序地推进职工安置工作。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职工再就业难、生活困难、权益受损等情况。对此,两会期间,来自工会和企业的代表委员们提出多项建议,期待完善职工安置各项政策措施,并能落实到位。

就业“饭碗”多一点,职工观念变一变

【观察】

一边是自己丢了“饭碗”思想负担重,一边是社会上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对分流职工而言可以说是压力与机遇并存。要确保他们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关键是要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让就业“饭碗”多一点、好一点。

有关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内部岗位有限,无法将全部富余人员安置上岗,只能通过建立再就业培训中心等方式,安置部分职工培训学习,但实际上这些职工仍处于待岗状态。同时,去产能企业职工普遍年龄偏大、技能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弱。部分长期工作在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职工,技能单一,难以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岗位,就业空间小,转岗安置压力大。

【建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晓峰委员: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提供职业培训,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落实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失业保险金列支范围和覆盖面,重点支持受影响企业职工进行在岗、转岗培训。

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常增月委员: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做好转岗培训、再就业能力培训,提升职工再就业能力。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向第三产业转移。帮助职工转变观念,破除部分职工特别是大型国企职工的“等靠要”思想,鼓励职工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委员:对于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企业可以将其集中到优势产能企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没有太多专业技能的职工,企业可以为其提供有辅助岗位、生产服务岗位等;对于身体不太好、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退养。

安置水平高一些,托底保障稳一点

【观察】

“转岗分流+政府托底”是职工安置主要模式。调研显示,部分职工被安置水平较低,收入降低,生活困难,一些地方政府托底力度还需加大。

调查显示,部分分流职工收入明显减少,相当部分职工分流到新岗位后,工资仅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即使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转岗职工收入、福利下降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欠薪和欠缴社保费。工会和职工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不少企业以运营压力大、效益不理想为由推脱。有的分流职工想去外地务工,但社保接续有困难,影响了其异地求职的积极性。

【建议】

王晓峰委员:坚持社会政策托底,对于确实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困难职工,有关部门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予以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李素萍代表:要强化顶层设计,对下岗失业人员社保接续和转移实行全国统筹,按规定落实好其社会保障待遇。

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余德辉委员:改革方案要精准,托底措施要到位。建议政府从制度上保障补偿政策的落实,比如帮助企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就业,完善落实社会托底政策,保障在职和转岗职工生活。(记者 陈晓燕 彭文卓)

据中工网

转载请注明: ob体育盘口 » 代表委员为职工安置“把脉开方”

赞 (0)